首页 胡善围

第242节


页页的翻看,她了解朝政,发现名单有一个共同点:都死了。

    待胡善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最后一行字,“朱明皇室”。

    只有这行字还没有用朱笔圈住。

    之前,胡善围还不明白为何纪纲要伙同汉王谋反,杀害皇太孙,现在看到证据,她如醍醐灌顶:纪纲要为毛骧复仇。

    胡善围双手发抖,手中轻飘飘的书籍似乎有千斤重,她用尽所有的力气,合上账册。

    胡善围解开腰间的玉牌,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搁在账册之上,说道:“罪臣虽没有参与谋逆,但罪臣和纪纲是多年老友,来往频繁,却一直未觉察他的异样。罪臣身为宫廷女官,有失察之罪,现辞去尚宫之职,等待宫正司定罪量刑。”

    第282章 乞骸骨

    三朝尚宫胡尚宫要凉了。

    这个传闻和纪纲谋反被炸死的消息几乎一起传出来的。

    身为女人,一旦取得一些成就,外头总会幻想她是靠一个、或者好多个男人出头的。

    知道内情者嗤之以鼻,但是能有几人是知情者呢?

    大多数都认为,纪纲一死,胡尚宫自然干不下去了,八成还要流放或者杀头。

    谣言越滚越大,见惯风雨的胡善围并不惧怕,再大的风浪都亲历过了,她只是为纪纲之死悲伤难过。

    每次她看到宫廷独有的明黄琉璃瓦,恍惚中,有一个身影蹲在屋顶上修瓦片,屋顶的漏洞被他的“巧手”越修越大了。

    后来,干脆从屋顶漏洞里掉下去,落在她的床上。

    他说:“……赔什么都可以,卖身不行,这辈子都不可能卖身的。”

    所有人都可以骂纪纲,唯独胡善围不会。

    她甚至理解纪纲为了给毛骧复仇,把“朱明皇室”当成最后一个敌人的做法,因为当年范尚宫的尸首从沉船里抬出来的时候,胡善围就立下了为她复仇的誓言。

    哪怕最后查到是大明皇帝,她也不曾畏惧,宫廷潜伏五年,一把火烧了真凶建文帝。

    她和纪纲唯一的不同,就是她不伤害无辜,她点了建文帝,却安排了马皇后和两个儿子漂洋过海,放他们自由。

    纪纲为了复仇,几乎是无差别的攻击,朱瞻壑那个乖孩子才十四岁啊,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就这样一去不还。

    如果我早点觉察纪纲的不对头,及时劝阻,是否能避免悲剧发生?

    怕是……不能。

    一股无力感袭来,胡善围心灰意冷,不如归去。

    永乐帝看着账册上的乌纱帽和令牌,“胡尚宫原本和家人在云南隐居,生活安宁,是朕不打算立继后,那时候张贵妃又太年轻浮躁,震慑不住后宫。便一道圣旨,召胡尚宫回宫,协助张贵妃料理后宫之事,这十年来,胡尚宫的付出,朕是知道的。纪纲狼子野心,连朕都未觉察,何况是胡尚宫呢?如果胡尚宫有失察之罪,那么朕就更有罪了。胡尚宫无罪,不必自称‘罪臣’。”

    “所以……”

    永乐帝站起来,将乌纱帽戴在胡善围头上,“朕当年与你约定,迁都之日,就是胡尚宫离开之时。朕一言九鼎,说话算数,不会因莫须有的谣言而让胡尚宫蒙冤受屈。如果胡尚宫就这样走了,岂不是坐实了那些不堪的谣言?”

    胡善围并不在乎谣言,说道:“微臣感谢皇上信任,只是如今朝廷宫廷皆动荡不安,微臣若还留在宫中,皇上和张贵妃要承受不少压力。何况如今张贵妃已能够独当一面,宫廷其他女官也能够撑起尚宫之职,还有北京都城即将建成,这几年即可迁都,是时候给新人腾出位置,让她们提前历练了。”

    永乐帝不同意,“胡尚宫是朕下旨请来的,靖难之役、朕登基为帝,胡尚宫的功劳朕一直记在心里,朕当年也答应仁孝皇后善待胡尚宫。”

    “如今胡尚宫受小人牵连,朕岂能让胡尚宫蒙冤受屈?留在宫廷,就表示朕是相信胡尚宫的,谣言不攻自破,渐渐消失。倘若胡尚宫若就这样退了,外头的小人会以为胡尚宫失去圣心,恐怕一堆人要踩你,朕是从藩王过来的,见惯了捧高踩低,朕不想见胡尚宫受委屈。”

    胡善围心想,我们全家回昆明隐居,想踩我的人门都不着,即便有人找上门,谁踩谁还不一定,遂一拜,“微臣年事已高,请乞骸骨,回乡养老。”

    永乐帝念及以往情面,倘若就这样让胡尚宫走了,那些靖难的功臣们岂不寒心?故不肯答应,可是胡尚宫执意要走,永乐帝强留恐怕不妥,想了想,找到一个折中的法子,说道:“朕下旨请胡尚宫重新出山m.coo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胡善围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