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触怒了齐向文。 兄弟俩为了个女人闹得天翻地覆。 妥妥的红颜祸水啊。 忠勇侯气得险些将傅氏给绞死。 齐向文大抵是生母死后忍得太久,这次说什么也不肯妥协。为了心上人,头一次跟父亲杠上了。 到底是亲生儿子,忠勇侯再偏心次子,对长子还是有父子之情的。儿子这么坚决,他也怕杀了傅氏彻底让儿子寒心,所以退了一步。只要儿子肯答应送走傅氏,另娶贤妻,世子之位还是长子的。 当时齐向文也是年轻气盛,让他把心爱的表妹送走,那如同等于剜他的心一般。而且他太了解自己那个弟弟的性子,绝对会想方设法的把表妹占为己有。 他岂能眼睁睁看着傅氏沦为妾室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于是他的态度也很坚定,他宁可不要爵位,也要傅氏。 忠勇侯当时气得不行,觉得长子简直色令智昏不可理喻。一个小门户的女人,实在喜欢,收入房中做妾他也不会说什么,却偏偏要娶为正妻。这要传出去,还不让人贻笑大方? 说什么,他都不同意。 这时候,六叔公站出来了。 忠勇侯两个嫡子,老大内敛,聪明好学。只要稍加磨砺定成气候,不至于让侯府越发没落。老二说好听点是纨绔,说难听点就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草包。所以,他得保住齐向文。 他是长辈,齐向文还是很敬重他的,耐着性子听他教导。但触及底线问题,齐向文仍旧不妥协。 他一根筋,险些没把六叔公给气死,无奈之下拂袖而去,也不管了。 忠勇侯对长子失望了,再加上继室日日吹耳旁风,次子又刻意卖乖讨好,便更显得长子不懂事,便请封了次子为世子。 按理说,嫡长子还在的前提下,次子是不能承袭的。即便忠勇侯偏心次子,但礼制纲常在那摆着,御史礼部这些大臣们肯定也是会出来说话的。 怪就怪在。当时先帝党政,晚年颇有些糊涂,宠妃妾,近奸臣,弄得后宫不安,前朝不宁。 而忠勇侯那个继室,就是这个宠妃的族妹。 两个女人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温柔乡,耳旁风。再加上齐向文‘自甘堕落’,为了个女人忤逆生父的事情也被刻意的传出去,闹得沸沸扬扬的,本身理亏。 就这样,齐向文失去了世子之位,娶得傅氏为妻。而他的弟弟,册封世子后,身份水涨船高,娶了母家的表妹为妻。 过了几年,先帝病重,宠妃和奸臣联手作乱被镇压。先帝也在不久后驾崩,新帝继位,年号明德。 明德帝是个宽厚仁慈的君王,对于已被杀的宠妃,未曾株连太多,比如忠勇侯的妻子。可忠勇侯府的家事,明德帝却又不能干涉太多。毕竟老二的这个世子之位是先帝允封的,他重孝道,肯定不能忤逆先帝的决策。 再后来,忠勇侯病逝,临终前大底有所悔悟,便将七成的家产分给了长子。 继室当时娘家早已没落,底气也弱了。再加上以六叔公为首的宗亲们都偏帮齐向文,纵然她对忠勇侯的决定心怀不满,却也只能忍了这口气。 分家后,齐向文就带着家眷远走北方。 一开始,他只是个县令,慢慢的升任到如今的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反观如今的忠勇伯,也就是他那个弟弟,正经事没做过一件,除了吃喝玩乐玩女人,一无是处。 宗亲们早就不满了。 齐老太太出于两重顾虑,一来迫于宗亲的压力,二来如今的忠勇侯府的确是已快被败光,不得不低声下气来请齐向文回去。以齐向文多年在松阳为官的政绩,以及身为侯府之子的身份,只要回京,入六部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儿。 当初若非因为傅氏,齐向文何至于远走他乡?忠勇伯府何至于被个败家子弄得这般境地? 直到今天,六叔公仍对傅氏不喜。 齐向文尊师重道,但也不会让妻子到现在还受委屈,他淡淡道:“二弟娶的倒是高门贵女,如今伯府可是蒸蒸日上?” 六叔公一噎。 那算是个什么高门贵女? 当初先帝那个宠妃,就是个卖唱的,先帝微服私访从民间带回宫中。那女人妖冶狐媚,把先帝迷得神魂颠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