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措,哪里还逃得掉孟平的追杀? 要逃命,没有一匹好马可不成,刘备不就留下了“的卢”的传说吗? 很显然,李肇并不具备刘备那样的好运。更何况,他的亲卫基本都给了谢锽,身旁仅剩的这几个人,根本拦不住孟平几槊。 “李肇,哪里逃!”追上李肇,孟平声如奔雷,大喝一声,“拿命来!” 大喝在李肇耳边炸响,惊得他浑身禁不住一颤,回过头来,看到近在咫尺的孟平,犹如杀神一般,骇得他五官都变了形,眼见孟平长槊劈斩而下,他慌忙举刀去挡。 “嘡”的一声脆响,李肇的横刀脱手飞出。 孟平长槊去势不减,锋刃顺着李肇的肩膀斩下,刹那间鲜血喷涌,一颗大好头颅就搬了家。 失去头颅的李肇躯体,跟着战马前奔了几步,摔倒在地上,脖颈处流血不止。 “收下人头,并及李肇将旗,交给后军。”孟平停下马来,宝马绕着李肇的尸体踱了几步,瞧了一眼滚到街边的李肇头颅,吩咐完处理措施,就再也不看那张死犹惊慌的脸,视线转向近在眼前的府衙与后山,“一鼓作气,集结重兵,今夜务必夺下牙城!” 次日午前,正准备调集有限军力,去攻打合州的孟知祥,接到了连夜传回的李肇战死的急报。 这一回,孟知祥没能坐住,在人前就露出了惊骇之色。他随即给整装待发,预备去攻伐合州的大军下令:原地待命。 日落前,孟知祥不出意外接到王晖败走、剑州失陷的消息。他将自己关在东书房,下令谁也不见。不时,仆役们听到东书房传出砸东西的声音,以及孟知祥咒骂李绍斌、王晖无能的咆哮。 随后不久,待命的军队接到帅令:大军回营。 第571章 秋风知剑州,铁甲战普安(十) 对战胜一方的北路军而言,剑州之役的胜利,于是说是哪一军的胜利,不如说是帝国国力的胜利。天成新政对大唐国力的提升,在这一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军事上而言,禁军胜在武器装备,或者更确切的说,胜在大型攻城器械如投石车、巢车的压倒性优势,胜在冷锻甲的及时运用。 当然,禁军本就是以演武院毕业学员为骨干的军队,无论是从军事知识、战术战阵使用、思维心性甚至是骁勇敢战的程度,演武院学员都不是寻常将士可比的,再加上军情处、参谋处的作用,剑州的迅速胜利,也可以说是李从璟军事思想的胜利。 在夺下天险剑门关之后,李从璟就知道,剑州之役只会有一个胜利方,而这个胜利方也只能是禁军。所谓“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比之两川,帝国既有如此优势,只要领兵统帅不是白痴,没有受到掣肘,没有那些见不得光的权力斗争,这场战争不胜倒是怪了。 当然,开战三日而夺剑州城,这样的速度在旁人看来仍旧是显得太快了些,这时候,他们便只能将功劳归结在李从璟这位统帅身上——李从璟也受之无愧。 除却剑门县、普安县,剑州境内还有北方的阴平县,南方的武连、永归、黄安、临津、梓潼等县。这些地方虽说也是县治,却非险要,也没什么重兵驻扎,在王晖带领东川残部南逃之后,李从璟根据参谋处的作战计划,稍加布置,禁军不日即告平定。 攻下剑州城,李从璟接下来要做的,是安排驻防部队。对此参谋处有过提议,让被打残的护国军、保义军留在剑州,戍卫地方,为大军保证粮道畅通。 这样提议的道理在于,护国军、保义军在前日的作战中,的确损伤惨重,本就各只五千上下将士的两军,经此一役,跟禁军一比可以说已是毫无战力,继续随大军往前征战,已显得无用。从军队建设上来说,护国、保义两军折损严重,也的确需要休整,无力再战了,留在剑州正好。 对此,李从璟不置可否。 在李从璟考虑是否将护国、保义两军留在剑州时,护国军营帅帐中,灯火阑珊,官吏寥寥,随着时辰渐晚,官吏们陆续退走,大帐中就只剩下满脸疲惫的石敬瑭一人。 坐在将案后,神情木然如雕像般的石敬瑭,望着空荡荡的大帐出神,双目无光,不知在想些什么。如此也不知过了多久,身体与神智同样僵硬的石敬瑭,似乎察觉到了双腿的麻木,想要站起身来,却一个措手不及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