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的禁军,已和唐代以前单纯意义上的皇家禁卫军大为不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禁军成为唐朝皇帝唯一可以完全倚靠的军事力量。唐代宗以来,禁军不断扩充,实力大张,最盛时达十五万之众,分为左右十军: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和左右神威诸军。此时的禁军早已超越了皇家禁卫军单纯保卫皇宫安全,随皇帝出入护驾的职能,而是担任了大量的出征作战任务,成为直属朝廷管辖的中央正规军。 但没多久,晚唐宦官专权,同样把手伸进了禁军系统。禁军中最著名的神策军便成为宦官头子直接控制和指挥的军事力量,成为宦官集团恐吓朝臣、把持朝政的强大后盾,连皇帝也吃尽了苦头。朱温上台之后,发动了对宦官势力的大清洗,重建自己控制的禁军力量,不仅将原属宣武军节度使辖下的藩镇军悉数升格为中央禁军,还特别组建了一支自己直接指挥的侍卫军。后来在柏乡之战中覆灭的龙骧、神捷、拱宸等便属于朱温最精锐的禁军部队。 后唐同样重视加强禁军实力。李克用的“铁林军”、李嗣源的“横冲都”、李存勖亲手降服的“银枪效节军”都曾名动天下。禁军在李存勖手里更成为征战天下的最大利器,助其一鼓作气扫灭后梁、前蜀,独霸天下。 但后晋石敬瑭以来,政治日趋腐败,加之其绥靖政策影响,禁军逐渐成为身份和待遇高人一等的特权阶层。禁军将领们为了私利,甚至把大量有关系的士兵“走后门”招入禁军,这些人有的骄横跋涉,有的瘦弱年老。这些人挤破了门要当禁军,当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看中了这支军队的待遇和特权。此时的禁军虽然规模依然庞大,名号繁多,但战斗力不升反降,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晋少帝石重贵横挑强邻,发动北伐。没想到镇州滹沱之战,晋军主帅杜重威竟然带十万禁军临阵倒戈,降附契丹。三十万契丹铁骑长驱南下,屠戮中原,后晋灭亡。腐败的后晋禁军不仅没能扫灭强敌,反而亲手埋葬了他们要保卫的王朝。 不久,刘知远在河东起兵,乘势夺取中原,建立后汉。刘知远赖以起家的军队是河东的屯戍禁军。夺取中原之后,刘知远陆续收编了原后唐各部禁军。因此,后汉禁军完全沿袭了后唐禁军的基础。郭威在后汉皇帝的龙椅上登基称帝,自然也沿袭了后汉禁军的基础。小底、东西班、龙栖、铁骑、兴捷、武节等后汉主力禁军的番号原封不动地给予保留。此外,还大量继承了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控鹤、厅直等后晋禁军部队及其军号。 高平一战,樊爱能、何徽等人的恶劣表现让柴荣切身体会到重建禁军的紧迫。现在这支军队身上依然残留着后晋、后汉禁军身上惯有的习气:骄横自大,军纪涣散,嗜财如命,而一旦遇到强敌,则畏敌如虎,狼奔豚突。没有一支能倚靠的精兵,谈何平定天下,开疆拓土? 高台上,柴荣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接受检阅的禁军队伍。军阵雄壮,衣甲鲜丽,长戈如林,看起来这确实是一支精锐之师。但真正打起仗来又将如何? 他转过头,看看了身边毕恭毕敬的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等人,指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军阵道:“禁军乃精锐之师,应求精而不求多。供养精兵,花费巨大,就算一百个农民的赋税也未必供养得起一名士兵的开支。如果这些人能征善战也就算了,如果都是些懦弱无能之辈,那不成了榨取百姓血汗的寄生虫了吗?要来何用?” 柴荣用凌厉的眼光逐一扫过身边这些禁军将领的脸,又道:“纵观前朝历代,为笼络军心,收买将士,不惜搜刮民脂民膏以重赏军队,甚至以私财赡军养士。据说石敬塘每次出征前要给军队发放所谓“押甲钱”,回师后又发给“御甲钱”,而对骄将惰兵姑息纵容,可谓荒唐!如此赏赐过滥,姑息纵容,怎么可能不出现无赏不战,胜者挟主,败者投敌之事!” 众将一听,不禁肃然起敬。大凡面对如此威壮的近卫之师,很多皇帝都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比如柴荣提到的后晋皇帝石敬塘,就曾把禁军规模扩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护圣、奉国、兴顺、宗顺、广锐、兴国、忠卫、控鹤……名号千奇百怪,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但再强大的禁军,也没能让石敬塘复兴天下,反而落了个丧权辱国的下场。显然,在石敬塘之流的眼里,禁军只是耀武扬威,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对柴荣而言,他需要的则是能抵御强敌,扫平天下的能战之师。 赵匡胤热血翻涌,他当即上前道:“末将不才,愿为陛下挑选精壮之士,再造王者之师!”柴荣哈哈大笑,扬手道:“那好!就命你为殿前都虞候,负责在各军筛选士卒,精壮能战者编入殿前亲军,羸弱无能者逐出军队!”柴荣又对张永德、李重进道:“你们二位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一个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分掌朕最为精锐的殿前军、侍卫军,责任重大!从今日起,你们便要建章立制,挑兵选将,淘汰亢弱,重组殿前军、侍卫军,决不能让那些混吃混喝,不学无术之徒在军中有容身之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