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魏国之后创下诺大基业的,上一个还是萧宝夤。 这位萧宝夤的侄儿、萧宝卷的儿子,又能走到哪一步呢? *** 萧综以后能走到哪一步褚向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该走向哪一步了。 眺望着前方巍峨雄壮的潼关城墙,褚向这一番重走潼关路,心境已与来时充满忐忑不安和迷茫截然不同。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停止了前进,按兵不动,默默地等待着主帅的命令。 “主公,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刻,是不是该早做准备?” 陈珂将军有些不安地看向前方的潼关,充满戒备地打量四周的山壁,很担心从两侧的高山上突然冲下什么伏兵。 “我们实在是靠的太近了……”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位处黄河渡口,粥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无论从哪个方向过来都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可走。 此时褚向在这条路上停下了,如果马文才早有伏兵,前方城门又紧闭,他们很容易被惊得人仰马翻、混乱之中掉落深谷。 “再等一刻。” 褚向已经提前一步,派了人将萧综送去潼关,换取马文才履约开关。 他虽然不觉得马文才会出尔反尔,但两人身份位置都不同往日,会有什么“意外”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门开了!门开了!” 就在三军忐忑不安、草木皆兵之时,原本紧紧关闭的城关大门突然缓缓洞开,发出吱嘎嘎嘎的巨响。 再定睛一看,从关门前领兵出来迎接的,不是马文才,还能有谁? 第509章 兵分两路(上) 陈庆之是梁国有名的“国手”,与他对弈之人, 无不将这种“算无遗策”的恐惧刻入了骨子里, 和他下棋没有快感, 只有深深的疲惫和焦躁, 是以全梁国有名的棋士都与他对弈过, 可能一直坚持很多年并互有胜负的, 唯有梁国的国主萧衍一人。 当陈庆之开始领军时,他这种下棋时的特质也存续了下来, 和他对阵过的敌手,失败之后皆是闻风散胆、不能再起交手的心思。 那种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无论前进后退都是错, 每一步都要战战兢兢的感觉实在太糟糕, 与其郁闷个半死再被玩弄死,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对上,这大概就是陈庆之的敌手们共同的心理。 这种畏战的可怕心理,前有元鉴、丘大千,后有元天穆、尔朱世隆, 无一例外。 到如今, 被陈庆之逼得盟约被撕毁、几近弹尽粮绝的尔朱荣也是一样, 即使成功渡了河, 依然没有忘了防备北岸,哪怕几乎获得了大胜,还有一支兵马提防着中郎城,时刻准备接应他们撤退。 所以没有人留意可能有兵马从其他方向来。 “听说陈庆之离开洛阳时担心西边有失, 派了副将领兵镇守潼关了,莫非是那支军队?” 尔朱荣麾下的主将贺拔兄弟猜测道:“如果是潼关来人救援,那人数应该没有多少啊?” 尔朱荣说西边来的人不少于三万,那就绝对不会少于三万,但是白袍军都在中郎城,哪里还有兵马回援? “既然是陈庆之的安排,那必有后手,不得不防。再说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如撤退吧!” 元天穆听到陈庆之几个字头就痛,下意识想撤。 “军师怎么看?” 尔朱荣问军师刘助。 “如果是陈庆之的后手,那我们回撤就中了他们的计,可能会被他们前后夹击。我们现在没有马,大多是步卒,跑不过陈庆之的骑兵。” 刘助也确实在很认真地分析现在的局面,为尔朱荣答疑解惑:“将军若不想在野地与陈庆之的人对上,最上策是留下一支兵马断后,为主军拖延时间” 尔朱荣和元天穆一听到“不想和陈庆之的人对上”就连连点头。 “其他人得了南岸大营的马后,每两人、三人共骑一马,快速南下,洛阳现在是一座空城,有洛阳城在手,方可抵挡陈庆之和潼关回援的骑兵。”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