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569节


路途遥远消息滞后的时间,他们收到魏国战报的时候,陈庆之恐怕已经进了洛阳十几日了。
  这是衣冠南渡之后,南朝第一次以战争手段风风光光的入主洛阳!
  这下子,朝堂上下都沸腾了,太子薨逝的事情也被暂时抛在了脑后,之前曾经参与过与北海王结盟的朝臣连忙翻出出京前的盟书,逐字逐句的研读,要从盟书中找到为梁国争取利益的“依据”。
  当看到那句“凡白袍军所克,皆为梁土”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按照这一条,连洛阳都是梁国的,更别说白袍军一路攻克的州府郡县二十余城。
  哪怕魏国不愿交出洛阳,可拿着这盟书,徐州和司州以南妥妥的就是梁国的领土了!
  于是乎,原本已经搁置的北征计划又被推动了起来,关于领兵的人选在朝上争执不休,甚至有人认为陈庆之以一个不入流的小将军领军在外做主帅份位太低,还有想要推荐其他人选去接任陈庆之的白袍军的。
  随着白袍军战报的回返,来自北海王和马文才的两封密信也快马加鞭,悄悄放在了萧衍的案头。
  第497章 储位之争
  梁山伯得知陈庆之已经在魏国晋升大司马大将军时, 和朝中不少大臣一样, 对白袍军实在是惊若天人。
  梁人擅舟,魏人擅骑, 此事举世公认, 然而魏国骑兵能征善战天下闻名, 而白袍军以骑兵对骑兵, 居然能一路毫无败绩,甚至直接击败了元天穆的十几万大军夺下长安,逼退了尔朱荣、逼逃了魏主元子攸,就犹如魏国在水战之中向建康长驱直入一般,简直如同神话。
  白袍军征战到如此地步,想要再更进一步已经是困难。
  得了洛阳的元冠受是名正言顺的魏主,坐拥魏国兵马,已经没有必要再仰仗陈庆之那几千人,而尔朱荣大军又在旁虎视眈眈,梁国想要搅浑魏国局势、让其两虎相斗的目的已经达到, 怎么看现在都应该带着救回的二皇子返回梁国,如此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造就一段传世佳话, 才该是上上之策。
  所以, 当梁帝将马文才的密信交予梁山伯时, 梁山伯完全不能理解陈庆之为什么不愿意回国。
  任何人看到这两封信, 第一反应都是陈庆之要在魏国留下, 当他的大司马大将军了。
  毕竟即使陈庆之回了国, 梁国也没有将大将军之职封给宗室以外将领的可能,陈庆之即使再怎么功绩卓绝,在这一点上也是达不到魏主能提供的高度的。
  “你如何看?”
  萧衍脸色阴沉,不辨喜怒。
  太子萧统去世后,萧衍犹如一下子老了二十岁,原本保养得宜的双鬓完全白了,常常还露出疲惫的神色。
  这宫中处处都有太子的影子。
  无论是接触政事时,还是举办朝会时,萧衍总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儿子经常在的那个位置,看着如今空荡荡的那个地方,每每都会触景伤情,常常还潸然泪下。
  经历过两次丧子之痛的他,实在不愿意再看见任何一个儿子发生让人遗憾的事,曾经在先皇后面前立下的誓言犹如某种魔咒,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要一闭上眼,太子出事那日在法坛前看到的那幕就不停闪现。
  “臣觉得,陈将军应当是出于某些考虑,譬如北海王给予的压力,或是粮草不能及时供应,不得不滞留在魏国。”
  梁山伯不愿背上“挑拨离间”的嫌疑,所以即便是马文才的密信,亦不偏不倚的猜测着。
  “大军出征在外,情况千变万化,实在难以预料。”
  “我看,不见得如此。”
  萧衍冷着脸说道:“我只给陈庆之封了个关中侯,魏主可是给他封了个大司马,他这是向我表示不满,等着要官来了。”
  这种猜测确实合情合理,梁山伯不敢吱声,只能听着。
  “他要官也是人之常情,可他不该扣下朕的二郎!”
  萧衍狠狠一拍案几,满脸厉色。
  外人只知道陈庆之受了魏国的官职,并且在洛阳替为魏主继续阻挡大军,可马文才的信里写的却是陈庆之领军在外,大m.coo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