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自从执掌江东后,前后几十年都在进攻山越,大量俘虏人口,实行强者为兵,弱者充户的策略。 且等到他们拿下交州后,孙权还要从交州的那些夷人挑选士卒,扩充军队。 梁习领并州刺史后,征发边境胡狄充当义从军,敢不从,就打得你,甘心当小弟。 经过曹魏的多方搜罗,魏军当中有“南匈奴单于及六郡乌桓、丁令屠各、湟中羌燹、武都氐羌等各族士兵。” 像南匈奴以及乌桓等人的汉化程度很高,这些人以前大多被东汉王朝花钱雇佣当兵。 或者被打服后,甘心当小弟换赏赐过活,毕竟他们除了作战,也没有其余谋生的手段,更没有牧场。 胡狄当中,唯有鲜卑人和氐人最为排斥汉化。五胡乱华后,这两族建立王朝,大肆打杀汉人。 有些胡人是被打服才进入军中,有些人是看见魏军强大,主动加入。 诸葛亮后来的连弩士卒,属于善战的“特种兵”,也都是由游牧族和益州山民组成的。 总之,对于人口,大家都是从来没有过停止的好胃口。 用这些人当兵,有效的缓解了大汉人口锐减,同兵源之间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 这个时期汉民族的人口,死于战乱占了不少。 可依旧有着相当的大的群体,被强宗豪右所吞并,或者逃入深山以及国境四角,求过上平静的生活。 这些人口的统计,并不会在官府户籍上体现出来。 现在山越人大部,并不是真正的山越人。 他们有不少都是逃避赋税的汉人,相互融合生活在山上。 由于版籍不修,征兵制度更加衰落,不得不以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充当士卒。 两汉强盛时期,由于国家掌握着广大自耕农和掌握着众多户籍为基础,开始征兵。 但是到了汉末,豪强地主庇护了大量依附人口逃逸。 自耕农和国家户籍的数量迅速减少,一般百姓都不知道征兵为何物。 北方的豪强势力最为强大,征兵制度首先在那里就行不通。 建安年间,曹老板掌权后,就着实开始恢复征兵制,结果遭到了世家豪强地主的顽强抵抗。 即使在公元208年,曹老板平定荆州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他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郡中主簿刘节是大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 拥有一千多位宾客,但族中人从来不服兵役。 他们外出就做盗贼,到宫署里则扰乱吏治,郡中官吏根本就不敢征调他家,也不敢管。 司马芝对于此事非常认真,直接驰缴济南。 太守郝光命令主薄刘节替他藏起来的宾客,顶替他们亲自去服兵役,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事就在赤壁之战前期,还是在曹老板平生最为得意,畅想一统天下的时候发生的。 那些世家大族还敢公然反对征兵制度,可见实行之难。 对于征兵制的抵抗不仅是世家大族,甚至曹老板的亲信曹洪。 他家也窝藏依附的宾客不去服兵役,结果被当地县令发现。 先是打断曹洪宾客的双腿,就这还不行,然后砍了他的脑袋示众。 就似样强势的手段,曹老板的征兵制度,依旧是没有建立起来。 等到曹魏建国,魏国就基本不征兵了。 这也是曹魏后期为何大量征召少数民族为义从,实在是许多汉人都被豪门大户把持吸收,不给朝廷用。 反倒是其余孙刘两家,征兵阻力较小,周瑜在打江陵的时候就强征过一次兵。 甚至在后面的夷陵之战,孙权又在江陵和夷陵大肆征兵,百姓不愿应召,征兵弊端丛生。 这些被征兵的人,活着的时候困苦,没有温暖,死了的时候埋在外面,骸骨不能返乡。 故而更加留恋故土,害怕远出,在他们看来,远出就等于死亡。 每有征兵,贫弱老实的在家,行动有所牵累的先征去当兵。 人们稍有财产,便行贿,不惜倾家荡产,也不去当兵。 行动敏捷的人则是逃入深山,投靠“群恶”,结成恶党,与征兵者对抗。 在江东,就算家中有人在官府当中为吏,家中有五口男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