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有什么事,便去林府。我已同姑父姑母并林表弟都说过。姑母也答应会时常过来看看。只是她为当家主母,林府事情也多,今岁林表弟怕是还要与沈家完婚。因此恐有些顾不过来。” 王熙凤笑了,“唠唠叨叨,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妈了?我知道了,寻常之事找薛姨妈,若真遇上难的或是出了什么状况,便去林家。” 见她心思清明,贾琏松了口气,俯下身贴着她的小肚子,笑起来,“让我听听!” 王熙凤娇嗔推了他一把,“才两个月,听得见什么!” “谁说听不到,就不许我跟儿子心意相通。” 王熙凤瞪眼,“你怎么知道是儿子不是女儿?” “女儿也好!咱们已有了芃哥儿,再有来个闺女,刚巧凑个好字。” 王熙凤抿嘴,心里喜滋滋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的三味书院就是取的清末著名的私塾,三味书屋。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三味书屋。 楹联也是三味书屋的。 还有,评论里有人问现在是不是都隔日更了。为了避免在评论回复有些读者不会特意再去看评论,我在这里说一下。 海南已经回来了。目前结婚的一系列事情基本忙完。但是年底了,工作总结什么的,各种报表什么的,接踵而来。 所以目前的更新是,每周四到五更。我能抽出时间就日更。 第121章 满屏的尴尬 四月底,贾琏启程远赴福建。 五月,因市舶司的设立与宣传,京城掀起了一阵海贸浪潮。 大周海禁多年,西洋遥远,便是海市已开,一时也没有外人入境。但本国商户却可出海,也能将这消息传过去。海贸利益巨大,不乏有勋贵之家想捞一把。然而高利益也就代表着高风险。尤其,此时的航船其稳定性,抗风性等等都与后世的不能相比。 可以说,纯看老天爷脸色。 因此林砚不得不又设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许以出海人员高额薪资,另返航后,商家取船上货物利润总额的一成,按职位高低选取不同的比例分给船员作为红利。如此,以海上获利之丰,便是最末等的船员,一次出海所得也够得上自己做其他工累死累活大半辈子的收入。 若不幸在海上遇难,商家会给予高额抚恤金,并安排其子之一为自家工作,保证家中生活来源。无子的,便惠及父母遗孀,若不愿受雇,可选择额外的一百两慰问金,与此前的抚恤金不冲突。但其家庭日后境况,再与商家无关。 当然,这等措施是不好由朝廷颁发,强制执行的。恐会适得其反。 林砚与司徒岳想了个法子,设立船行,在自家试行。招聘之时,便将此等惠利一一标出,竖了个牌子摆在门口。过往行人都能看到。 这一手出来,应聘市场立刻发生了变化。 大周海禁多年,国内已鲜少再有出色的舵手和水手。大多只有内河运行经验,与海上不能相比。若要找老手,必得是当年出过海的。这批人也是目前各位想要谋取海上暴利的商家竞相争夺的人选。 林砚与司徒岳此招一出,重利之下,有意者怎还会选别处? 没有老道的舵手和水手,出海那就不是赚钱,而是将银票往水里扔。 于是,没几日,形势逼迫之下,其他商家也只能效仿。也有些底子不那么厚的运行不起来,只有偃旗息鼓。有脑子活泛些的,干脆几家联合一起来做。也是一种法子。 七月。首批商船出海。 林砚站在码头,他和司徒岳所开船行的商船可谓是里头最大最气派的。这还只是表面,内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