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后者就已经心跳急促面红耳赤,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只要赵公子不嫌弃,奴家......奴家这就带赵公子回家......不,是跟赵宁子一起走......不,不是,是回家吃饭......” 言语上的混乱让小翠禁不住手忙脚乱起来,稀里糊涂的比划了几下,自觉实在是没脸见人,干脆扭着头跑到船尾去收拾东西去了,把赵宁丢给了老船工。 老船工张了张嘴,无奈地看了看不知道在收拾什么的小翠,暗暗叹息,已经答应的事不好立马反悔,只能堆起笑容对赵宁道: “赵公子今日仗义出手,老头子理应相谢,一顿饭着实不算什么,赵公子千万不要客气。就是咱家还有些距离,回去得要一些时间。” 赵宁松了口气般笑着道:“无妨,赵某帮助撑船就是。” 老船工说得不是虚言,客船离开泗水驶入一条小支流,顺着七拐八弯的河道走了二十来里,赵宁才看到一座偏僻的村落。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暗青色的天幕笼罩四野,多以茅草为顶的村舍里,鲜有透出火光的,显得格外静谧寂寥。 走近了便可发现,每座房子前的村民都在趁着最后一点天光,或忙碌的收拾院子里的粮食、鱼干,或坐在屋檐下吃饭,或挑水洗衣。 对乡野百姓而言,灯油太过珍贵,等闲根本用不起,天黑的时候也就是休憩的时候,一日所有活计都得在天黑前做完。 小翠家除了爷孙俩,就只有小翠体弱的娘,因为劳力不足,能种的地有限,乘着早年间小翠父亲还在时积累的一点薄产,他们半买半租了一条客船讨生活。 房屋并不高大,院子倒是颇为宽敞,不过一多半被开辟成了菜畦,赵宁跟着小翠、老船工进门时,小翠的娘早已将饭菜做好。 干饭自然没有,好在粥不算稀,菜倒是有两盘子,一盘是赵宁叫不出名字的蔬菜,绿的黄的紫的,合着蘑菇堆了小半盆,一盘是鱼干,数量也不少。 回到家里小翠明显自在不少,招呼赵宁落座,用缺了个口的陶碗为他盛了满满一碗粥,自己用的则是小碗,粥亦只有半碗,坐在桌边的时候颇为不好意思,大抵是觉得饭菜太过简陋,怕赵宁瞧不上。 乡村之民,最不想被外面的人瞧不起。 “赵公子是我们的恩人,不可怠慢,小翠,去你二伯家借点酒来,就说是我说的,有多少拿多少。”老船工态度坚定,赵宁想要开口都被他阻止。 听说可以拿酒招待赵宁,小翠很是高兴,底气足了不少,好像这样就不显得自家寒酸,放下碗筷麻利起身,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赵宁没有多打量房屋陈设,这不太礼貌,但他进门时的一眼,就将各种情况纳在眼底。屋里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除了必要的柜子桌子,连椅子都没几把。 小翠的娘是个典型农家妇人,有老船工在场,她几乎都不说什么话,连吃饭的动作都很轻,小翠刚刚抱着酒回来,她的饭便草草吃完,早早消失在众人视野。 赵宁看得出来,小翠的娘没有吃饱,至少对方平日里不该只有这点饭量——他知道农家人有多能吃。 黄酒上桌,老船工开始劝酒,“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别的没有,河里的鱼不少,拿来下酒正好,赵公子若是不嫌弃便多喝些,咱们不醉不休。” 酒水的味道并不好,赵宁也算见多识广,前世不是没落魄过,但这么难喝的酒还是第一回 碰到。不过,赵宁喝得并不比老船工慢。 酒菜闲谈中赵宁得知,小翠的父亲在一次出村给小翠的娘抓药时消失,五年过去,至今生死不知,爷孙俩做客船生意,也有要找对方的意思在。 小翠的娘因为没有得到医药的及时救治,落下了病根,不仅脑袋不太好使了,说话也不利索,久而久之便不再说话,虽然身子骨弱,平日里仍旧闷头干活。 一个时辰后,赵宁“醉倒”在桌前。 “扶他上床吧,希望他能一觉睡到天亮,到时候早些送他走,应该什么事都不会有。”老船工喝完最后一碗酒,吩咐静坐在桌前相陪的小翠。 小翠点点头,起身绕到赵宁身后,抽出对方一只胳膊扛在肩上,一手揽住赵宁的腰,轻轻松松就把赵宁扶起,放到了墙边的床上。 又过了半个时辰,小翠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