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汴京生活日志

汴京生活日志 第121节


    而这位秦举人却要命运多舛,他原是寒门子弟,母亲早亡,落榜之后的几年又接连丧妻丧父,期间更因为守孝错过了整整两届会试。

    因为种种原因,秦郁松把这位好友介绍给了沈三弟当先生,顺便还接收了秦老师那双随他一同进京的儿女。

    不得不说,沈三弟拜秦举人这位老师的费用,比他大哥二哥加起来还高几倍呢,这里没有说林举人不够逼格的意思。

    事实证明林举人还是很牛逼的,如果说以前只是人云亦云听说他有进士之才,却没有什么确切事例的话,那去年他的独子林辰松,以优异成绩考中那届最年轻的秀才一事,完全证明了林举人的教学水平。

    教出一个最年轻的秀才儿子,让林举人在汴京城也有了些名气,沈大弟沈二弟早早跟着这样一位老师算是见了大漏。

    关键是老师名气见涨,他俩的学费也没有增加半文钱,甚至在老沈家一大家子也买了房子、举家搬进城生活之后,兄弟俩彻底在林家定居了,吃喝拉撒都跟着老师他们,林举人他们还不肯收生活费,那点学费估计全吃到俩人肚子里了。

    兄弟俩这学上的,四舍五入简直不要钱。

    沈家旺夫妻当然不会占这种便宜,只要有心,人情还是能想办法还回去,比如逢年过节给林举人父子送文房四宝,为举人娘子和老太太挑选些京中流行的布帛首饰等。

    只是这属于人情往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而沈三弟的老师秦举人,将来是很有希望成为进士老爷甚至是为一方父母官的,托了秦叔叔的关系才能请来这样一尊佛,待遇必须加满,沈家旺夫妻商量过后,诚意满满的给定下了年俸二十两、同时为父子三人包吃包住的待遇——数目是夫妻俩定下来的,最后掏钱的也是他俩。

    倒不是沈丽姝小气的不愿意给三弟掏学费,毕竟以她如今身家,再养二十个弟弟也不慌。

    只是沈丽姝不差钱,爹娘也同样不差钱。说起来她当年创业的初衷,不过单纯觉得家里弟弟太多,老爹工资可能承担不起,她赚点钱改善生活条件顺便帮忙养弟弟而已。

    后来大弟二弟读书考科举的路子也是她定下来的,还信誓旦旦会资助他们成材。

    事实上,沈丽姝也就为弟弟们掏过第一年学费,后来父母手头宽裕,就再没有她的用武之地了。

    不仅如此,她包圆家里生活费和阿姨们工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有能力后,沈徐氏他们抢着把这部分责任接过去了。

    诚然,沈家旺夫妻的第一桶金也是跟着她赚,外人看来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沈丽姝自己知道不是这样的。

    当初创业时,老爹和娘亲也曾点灯熬油陪他们奋斗,作为亲兄弟明算账的好闺女,他们干多少活、流多少汗,她就给多少工钱。

    毕竟她自己赚的也是血汗钱,可不会在这种地方瞎大方。

    总之,沈丽姝认为她给父母开的每一分工资都是他们应的,而不是因为亲子关系故意开后门照应他们,包括后来开店给爹娘的那部分干股也是。

    这些年,老爹和齐孔目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兢兢业业给他们做好公关工作,从来不用他们操心生产经营之外的事情,沈丽姝和每一个深入了解过这一行的小伙伴都知道,这笔钱给得有多么划算!

    而即便有了烧烤店这个摇钱树定期打钱,她爹也没有从此躺平,还在积极寻找各种赚钱门路,林家大舅的肉铺生意就是第一个尝试,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林大舅做生意讲究口碑,他的摊子上从来只卖新鲜猪肉,不新鲜的宁愿带回家,也不肯折价卖给客人,兼之他待客热情又大方,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积累了不少老顾客,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年给她爹娘分红都有好几十两。

    手头的余钱越多,爹娘也越愿意继续投资,于是这些年结交的人脉派上了用场,当然最大的一条人脉还得是齐孔目,齐家财大气粗,又是老本地人,沈家旺只要说一声,对方手头有看好的投资项目便带他玩了。

    当然老弟没有齐孔目的底气,每次投资的数目不是很多,因此只是赚点小钱而已。
M.cOOj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汴京生活日志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