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日至此,本来很有不安之意,但听赵佶一句“爱卿”,瞬间将他昔日的信心叫了回来,“微臣以为,当将危言耸听之人交于……大理寺查办,以儆效尤,方显圣上英明。” 赵佶微微点头。 陈东见状,一颗心沉入谷底。 赵佶看向张继先,“如果将陈东交与大理寺,似乎和天师预言不符?” 李彦心中微沉。 天子昏庸,对于这点,他李彦是心知肚明,昏君自然好糊弄,可麻烦的是——这个昏君很相信道人之言。 张继先在赵佶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一般,而张继先的言论,不但决定陈东的命运,还有他李彦的。 张继先轻叹道,“本道倒希望预言不准。” 沈约听得出张继先说什么——如果陈东下狱,或者因此身死,那反倒证明张继先预言的准确。 可赵佶能否听出张继先的言下之意? 赵佶目光闪动,缓缓道:“将陈东押入大理寺查办!” 李彦展颜。 众人多数愕然。 其实这并非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事实上,在赵明诚等人看来,这是个极为正常的结局。 六贼死死的把控朝政,敢和六贼做对,或下狱或被贬驱逐出京城,本来是常规操作。 陈东神色惨白,握紧双拳,在被带出前,居然没有喊冤。 喊冤何用? 若有人为他申辩,不等他喊就会站出来。 可没有任何人鸣冤,哪怕沈约也是保持沉默。 赵明诚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自己幸好没有选择站队陈东,不然此刻说不定和陈东一起下狱。 赵佶看来却不想放过赵明诚,缓缓道:“明诚,以你之见,陈东该当何罪?” 赵明诚讶然,愣了片刻才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微臣地位卑下,如何能越俎代庖的审判?” 他所言有理有据,着实滴水不漏,却显然是置身事外,不想加入争端之中。 李清照眉山紧蹙,想要上前,却被赵明诚死死拉住。 夫妻多年,赵明诚如何不明白妻子的性格,方才若非他拽住妻子,满是紧张的看着妻子,只怕妻子早就站出来为陈东申冤。 可在赵明诚看来,大局已定,鸣冤何用,不过是给陈东陪葬罢了。 赵佶的目光落在赵明诚的手上,半晌才道,“想明诚之父赵挺之本是朝中宰相,为政之时,也曾抨击朝政……” 赵明诚嗓子嘶哑道,“家父过世久矣。”言下之意当然是罪不及子嗣。 赵佶微微一笑,“原来如此。”他的笑容多少有些嘲弄,“朕有一事好奇,不知道明诚是否可以一解朕心中困惑?” 赵明诚额头冒汗。 前车之鉴,让他战战兢兢,而因家族得罪蔡京带来多年的压抑,让他更是如履薄冰,“圣上言重了,微臣当知无不言。” 赵佶慢悠悠道,“你名字明诚,那你可知赵挺之给你起名的用意?” 赵明诚大汗淋漓,半晌才道,“明为日月之光,诚为……诚为……”他无法说下去。 赵佶缓缓道,“想令尊在时,很希望你能做个正人君子吧。” “正是如此。”赵明诚如释重负道。 赵佶盯着赵明诚,“那你可完成了令尊的心愿?” 第1637节 奇人异事 古代人起名和现代还是有些区别的,古人的名字,多寄托了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希望。 因此古代名字有很多关于德、仁,明、照,是父母希望子女德行高尚,明睿清醒。这不像现代,多是轩、梓、浩、然,像是父母希望子女做个伟大的建筑工人般。 赵佶绝不笨。 若是笨人,如何能创瘦金体传世? 历代君王传世的东西,多是一些粉刷的记录,唯独赵佶独树一帜,是以赵佶的言下之意也是昭然若揭。 赵明诚名字为明诚,但你为人是否真的是明心诚意? 赵明诚哑然。 揽秀轩内一片寂静。 能明白赵佶意思的没有几个,哪怕李彦听赵佶这般言语,亦是有些不明所以,因为他从未想到过赵佶会有清醒的事情。 清醒的赵佶,怎么会将陈东下狱? 都说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但得到这种评价的君王或者性格不稳,或者走入权术的歧途。 李彦见天子不动声色,始终难以揣摩圣意。 这对他来说,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这些年来,他们对赵佶的性格可说揣摩的透彻——这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随心所欲。这又是个恃才放旷的皇帝,自视极高。 因为不知民间苦,是以赵佶的很多旨意脱离实际,最终解释权终归李彦他们所有,解释只要让赵佶听着是为赵佶着想就好。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