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眼下,他们拖得,浮月楼可拖不得。 几人还在商量,外头忽然有人抱着一只信鸽进来。拆开信筒,就见封口黏着一根白色的绒线。 何明德请唐大夫先离开,对端王解释一句,这是他派出去南下跟踪太子的人送回来的信。 展开信一看,就见信纸上字迹匆忙,还带着被晕开的血迹,显然写信的人受了伤。何明德和池旭尧一见了这信上的内容,就知道眼前的事情不必着急了。 这信上写了什么? 原来当日何明德接到消息,太子派人匆匆出城,一路南下,何明德后派出去的人一路追赶,过了十几日终于追上了,就见这群人暗暗跟在了先大皇子的车架之后,一连跟了四日。 第四日池维竹的车架行到了一处山道,那里两山夹一沟,只能前后走,那群人先埋伏在山上,准备了巨石。何明德的人见这群人得到太子授意,要斩草除根,当即便高声示警。太子的人被人点破,那只能匆匆行动,山道的人早有准备,只被砸死了一半,剩下的人都警戒起来。 池维竹运气不好,让自己妻子孩子逃生时,自己被石头压住了腿。众人救不及时,被太子的人跳下山去,一刀剁了头,那是神仙也难救了。 既然伪造意外不成,太子的人只好是一不做二不休,把现场的人都杀了才好。两边打得激烈,眼看着护卫节节败退,何明德派出去的人螳螂捕蝉,和太子的人斗起来,反抗的杀了,最后还剩下两三个活口,最妙的是领头的白浩,是常跟着太子的人,京城中人多见过。 大获全胜之后再一清点,护卫死了八个,还剩四个,池维竹没了,两个儿子和他妻子林氏倒是没受伤,但是孩子惊厥了。何明德的人按照何明德的吩咐,说服这群人北上面圣。眼下就他们十几人没受伤,还拿着刀,众人只能应下了。 走到第三天,池维竹的一个儿子惊厥之后高烧不退,也没了。 到了第四天半夜,他们忽然被一群黑衣人突袭,护卫死光了,池维竹剩下的那个儿子也被杀了,何明德派出去的人措手不及,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领头的赵路,最后带着林氏,拖着白浩,抢了一匹马跑了。 也不知道是那里出了错,明明已经甩掉了追踪,走不到半日,就会被人追过来。虽然眼下凭着机警,暂时无虞,但是绝对没办法安全进入京城,希望侯爷赶紧派人接应。 何明德和端王商量道:“这倒是巧了,浮月楼这件事倒成了我们的障眼法,只要赵路把人顺利带入京城面圣,太子有什么想法都不重要了。那时再洗清浮月楼的名声,或许还能把此事变作一次机遇。” 通州那边到了日子见不到池维竹,再回去调查,再给京城送信,怎么都要三个多月,那太久了。 两人商议定了,暗中把府中的精锐分批派出去,沿途寻找赵路留下的记号,另一边两人倒在京城好好地演戏,逼京兆府尹早早结案。太子只觉得这是浮月楼为端王所用的证据,否则他又何必如此急切? 太子虽不抱什么希望,却仍然让人去招揽绿浮,说是可以救她出去。绿浮早就得了何明德的解释,自然是一口拒绝,安心等着。太子倒也不失望,一边让人继续宣扬浮月楼吃死人的消息,一边让人上奏。 浮月楼一来宣扬奢靡享乐,为不正之风。二来不拘公子小姐,都能入内,虽说分开,却难保不会出事,楼里的种种,引诱地小姐们不肯安心后宅之事,实在是有违人伦。三来朝廷命官也沉迷于那处,天长地久,难免有结党之嫌。四是规模之大,官员来往过多,难免有官商勾结之处。就比如近日,楼里发生了命案,端王和定国公就几次施压京兆府。希望京城中能关闭掉以浮月楼为代表的享乐之所。 浮月楼在京城中的规模,就是皇上也有所耳闻,看了这折子,倒也没说什么。那后面跟风的折子逐渐就多了起来。 有之前在浮月楼论学,如今为官的来拜会端王:“这必是有人在后面指示,否则言谈怎会如此一致,王爷,这可要我们上折子反驳。” 端王摇摇头道:“你们上什么折子,不必问我。你们为官是为了自己,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做本王的傀儡,你们认为浮月楼该如何,就如何。” 这群人听了,果真回去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众人意见不同,倒是让太子的人一时迷惑了。 这边吵吵嚷嚷,皇上却是把何明德宣进了宫。何明德一进来,就见皇上坐在棋盘前招呼他,何明德暗暗叹气,要命,一看这就是要放大招的架势。 何明德老老实实行了礼,到皇上对面坐下,拿了白子跟他下了起来,等着皇上开口。 皇上说了好一会儿家常,才点到了正题。 “朕让人去查了一些以前的事,那个浮月楼的老板娘,是你从青楼赎身的?” 何明德的手一顿,暗暗猜测皇上的意思。刚要开口,就听皇上道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