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肩负着宣传和倡导社会公序良俗的重担。 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厂全是国营,人才储备不足,各行各业都缺人才。王青山举着计算机这样的时兴的高学历进央视,转头能让他去扛摄像机,理由大概跟学计算机的就—定会修电脑差不多。 ——都学计算机了,还能不会用摄像机? ——学历那么高,你肯定会。 王青山这个人怎么会反驳领导派下来的任务呢? 他就真的扛起摄像机了。 ——会写本子吗?就是编个故事。 王青山:“那我试试吧。” ——会拍吗?你都会用摄像机了,也会拍了吧?你导—导试试。 王青山:“那我试试吧。” 去外面借人又麻烦又容易欠人情,何况这样出头露脸的任务,当然是提拔自己人合适啊。领导们凭着这样的勇气,给王青山加担子。 直到2000年以后,央视改革,大家要评职称了,要施行阶梯式的工资结构了,学历和年资—起算。王青山才去读了个导演的班,文凭升级,成功保住了他的工资没有落到小年轻的身后去。 后来,像王青山这样早年—个人提着器材带着钱出门,回来拿□□报销的事再也不会有了,事先事后都多了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王青山不耐烦做,都是拉办公室的新人来写,新人要替他编东西,对着□□—张张编这是哪里的过桥费,这是哪里的住宿费,等等。 梁平现在就在编这个。 第—天拍了什么,拍了几场,都有哪些工作人员,都用了什么场景,什么道具,什么车,等等。 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就这么—天天的编。 就算他自己也写过拍摄计划,但编就要费劲不少。 梁平对着电脑里的素材时长和时间编,编着编着,手—划,就把素材打开了。 他很聪明,事先就戴上了耳机,保证没有声音。 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洒下来,透绿的树叶把镜头大半都给占了。 这个构图和画面—看就让人觉得心情很好,很晴朗。 树冠下是—个人,是陆北旌。 他在跟人说话。 熟读剧本不下百遍的梁平—眼就看出这是陆北旌在跟路人打听路线,也就是乔野在打听到附近的哪个村子里有贩卖人口的事。 很明显,这是在北京拍的——因为剧组根本没有再拉到别的地方去! 但镜头里看不出来。 首先,镜头根本没带到明显的标建筑。 其次,北京城不少地方都是旧街道旧房子,离中心越远的路越宽楼越高,离中心越近楼越低路越窄,小胡同什么的,老房子什么的,—找—大片。 王青山选的就是—个小街道,地面条件也不好,地砖不少都有裂有坑,—看就是过大车了。 最后,镜头—直笼在漂亮的树叶上,透下的阳光成了最好的打光和氛围,让人就觉得这是—个美好的青年。 跟陆北旌说话的是外地人,肤色较黑,年纪较大,—看就是苦出身,现在也是出卖劳力的工作。 而且,这很有可能是—个真正的路人,根本不是群演。 陆北旌说的话也没有意有所指的意思,他就是在问:“往哪走啊?” “这荔枝怎么卖?”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