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封奏疏留中。 大概皇帝也看到了这一点。 “唉,这就难办了。” 谢迁叹息,这种对圣意的逢迎,他们怎么敌得过? 所以这个时候杨一清的地位就比较突出了。皇帝信任他,作为三边总督,若他建议缓行,皇帝必定认真考虑。 不过李、谢二人都没有当初刘大夏对杨一清的影响,要说派系,杨一清和他们更扯不到一起,所以倒也有些无奈。 只能说道:“治国之道,要戒急用忍。这是关乎江山社稷,天下苍生的大事。请应宁,务必慎之又慎。” …… 杨一清心情略显沉重的走出了内阁。在里面是装着宠辱不惊,但到了外面还是露出了些心思。 杨尚义等到他出来,一看他的脸就不对,“部堂,这是怎么了?” 杨一清略过他身边,在他前头走,轻摇着头说:“是非之地不缺是非之事。” “是什么是非事?” 杨一清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沉思,复套之事,三年也行,两年也行,但两位阁老,似乎还是倾向于三年。 为什么? 不会是觉得三年把握更大,他都已经说了,正德二年也可以。 “是为了银子吧……” 杨一清呢喃摇头,怎么忘记了这一茬。 今年国库丰盈,这事他也知道。入京路上就想过今年拿到更多的拨款。其他人自然和他是一样的心思。 “守文。” “末将在。” “今后,若有谁问起复套之事,你要说三年也行,两年也行。” 杨尚义疑惑:“部堂……原本不是更倾向于今年么?” “那是以前。现在是都行。” “这是为什么?” 杨一清知道,这种事要给他解释清楚的,否则他不明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露馅儿。 “因为我们不要介入朝中的争吵。争赢、争输都是无益。陛下怎么定,我们便怎么做。如此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为官之道,该进要进,该退要推,该沉默也要沉默。 与此同时。 朱厚照还在继续召见地方大员述职。 山东很近,但刘健不是最近。 事实上,明朝在北直隶地区还设有两个巡抚。 一为顺天巡抚,一为保定巡抚。 有点类似于南直隶,那里也分凤阳巡抚和应天巡抚。 顺天巡抚并不是顺天府的巡抚。成化三年,朝廷以京畿地广,从居庸关中分为二巡抚,其东为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永平二府,驻遵化县。 这就是顺天巡抚。 保定巡抚的管辖范围更大些,下辖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顺德府、大名府、广平府等六府。控遏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固关、土门关等关隘,并兼管河道。 这两个职务都于成化年间设置,弘治保留继承,到此时也算是京畿地区的两名大员。 有他们两个在,刘健这个山东巡抚却能第一个见皇帝,所以才说特殊的政治内涵,毕竟这才是更近的。 顺天巡抚年纪不小,大约也要五十多了,他脸上带着横肉,嘴巴大,胡须长,目光冷冽,看起来还蛮凶的。 此人姓胡,名公许,字良臣。 听他讲下来,朱厚照觉得,还真是个良臣。 “顺天府今年税粮竟有16万石,朕记得去年是11万7千石,怎么增长这么多?” 胡公许的声音是一种底气十足的男中音,说道:“回陛下的话,今年税粮增长一是仰赖皇上洪福,二是陛下力推改牧为农,还农于民,民间百姓大感皇上之德,又无养马之事分劳,可以一心事田,因而才有税粮大为增长。” 朱厚照是有些诧异于这种增幅。 5万石并不多,在每年税粮两百多万的巡抚手上,这不算啥。 但顺天巡抚这里,往年也就是十万出头,竟然一下子增长近40%,这可不容易。 不过胡公许的解释也不算假。 民牧确实害民不浅,忽然间不用养马了,种地的积极性大为增长,符合逻辑。 朱厚照按下心中的疑虑,说道:“朕还在东宫时就说过,不能有功尽归于上、有过皆诿于下。你巡抚顺天,有此政绩,这是能力的体现,朕不会忘记能做事的臣子功劳。” 胡公许心头一震。 皇帝在大朝会之前的这句话,可不仅仅是一句嘉奖!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