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这栋房子交给上海华通开关厂使用,成为工厂的一个车间,所以现在并不适合居住;您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和邵家的后人聊聊,拿下来的机会很大!”安德鲁介绍道。 “我最近一个星期都会在上海,过几天我再来找你,如果谈的好,我在离开上海之前就可以签约;要是近期内搞不定,你打我哥哥的电话,我会尽快给你回复的!”林楼最近还要全国各地乱跑,如今又没有手机,只能通过林桥转达了。 林楼写下了林桥在美国的电话,安德鲁认真地收好,同时将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林楼,“好的,一有消息我就联系林桥先生,您也可以随时拨打这个电话找我。” 又翻看了一些其它洋房的资料,这些就比不上邬达克的作品了,林楼暂且选了一些让安德鲁先关注着,要是机会合适再考虑。 离开外滩十八号之后,林楼脑海里依旧想着邬达克的那栋老房子,说起上海的老房子,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邬达克。 邬达克出身于奥匈帝国的建筑世家,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作为炮兵军官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在和俄罗斯军队交战时被抓获,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集中营。 百度百科在介绍邬达克这段经历的时候,竟然用了不幸被抓获的形容,虽然一战的确是一场没有正义的战争,但身为入侵他国国土的侵略者,被俘虏无论如何也称不上不幸吧?换成活该或许更准确一点儿。 在俘虏营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的混乱,他又很快从战俘营成功逃脱,乘坐一只日本载重船抵达上海。 到达上海之后,他在美国人开的建筑公司克利洋行里做助手,其间学会了汉语;为克利洋行工作了七年时间,他开始自己开办建筑事务所。 在上海这段时间里,邬达克设计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亚细亚大楼、爱神别墅、绿房子等一系列作品;邬达克逐渐成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师,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设计。 他的设计风格多变,早期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中钢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实用主义的构造,不过侧重零星的古典点缀又让他与建筑的折中主义挂上了钩,自从他主持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的建筑明显偏向当时的先锋设计。 其实要是从建筑史的角度来说,邬达克其实并不多么出色的建筑师,他在建筑理论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在建筑史上也没什么地位,典型因事成人的建筑师而已,因为远东地区没什么代表性的大师。 放在今天就是水石,柏涛之类事务所的老板,啥风格都能做,做的还算不错,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也就是进入新世纪够上海要找自己的文化传承才慢慢有名的。 后世好多营销文把他和高迪相比,说什么邬达克之于上海,就如同高迪之于巴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