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明白些,便是这位帝王在公然告知整个朝堂,海贸之事已有定论,没得商量。 殿试策问一题要求七百字, 穆空青有足够的篇幅发挥。 穆空青作为本届会元,他的卷子有十成十要被送至御前的。 所以在遣词造句上,也必须慎之又慎。 然而这一次,穆空青却没有再如会试时一般字斟句酌。 他面前不到十米就是那位最高掌权者。 此时他只要有半分犹豫,便只会叫人觉得他畏缩,而非谨慎。 穆空青将所有需要避讳的内容在心中过了一遍,反复提点。 而后提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初稿。 永嘉书院的季考素来都是只给一张答卷,要求学生落笔无悔。 穆空青既然能连夺那许多次季考的前十,那么他自然有无需反复修改便能作出好文的本事。 初稿完成后,穆空青从头到尾浏览了两边,只粗略改了言语不够精简的几处,而后便毫不犹豫地开始誊抄。 而此时,甚至还有考生仍在沉思,尚未动笔。 穆空青的动作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其他人的注视并没有给穆空青带来什么影响。 真正让穆空青感到压力的,是龙椅上的那位。 这位执掌大权近半个世纪的年迈帝王,此刻的目光正从殿内三百余人的身上略过,最终停在了为首的穆空青身上。 穆空青笔下一顿,及时抬起笔尖,从容地蘸了蘸墨汁。 何谓如有实质的目光,穆空青如今是切实感觉到了。 一篇七百字的策论,穆空青在行文流畅的情况下,也用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将成稿誊抄到答卷上。 穆空青停下笔,顶着永兴帝的压力,硬是不慌不忙地将答卷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这才对候在一旁的内侍点头示意交卷。 穆空青交卷的动静不算大,但也不小。 若是那一心答题的考生可能注意不到。 但若是原本就心绪纷杂的考生,再一见本届会元竟已经答完了,自然更觉慌乱。 穆空青交卷之后便没了旁的动作,只安静地坐在原位上,连目光都不曾移动。 倒叫一心觉得穆空青交卷交得太早,认定其恃才傲物的几位老大人们摸不准了。 瞧这模样,倒也不是个耐不住性子的啊? 按照规矩,殿试答卷也是得糊名封匣,而后由考官判卷,择出前十之后递交御前,由当今圣上最终裁定。 然而这世上最讲规矩的地方,往往也就最不讲规矩的。 穆空青的答卷甫一装匣,那捧着答卷的小内侍便得了大太监的暗示,极有眼色地打开了匣子,递到了圣上面前。 殿内大臣们各个眼观鼻、鼻观心,权当没看见。 不过在座哪位不是人精,面上都端得八方不动,心中却是一片了然。 帝王这都已经堪称明示表态了,再结合此次考题,他们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看来今科殿试过后,他们还得去打听打听这位未来状元的试卷,好生琢磨一下他写的文章了。 永兴帝不声不响地将穆空青的答卷看完。 越是往下看去,神色便越是凝重。 穆空青的文章写得着实出色。 若当真论起文采来,殿试上写的这篇,自然是不如会试时精雕细琢的那篇的。 可在永兴帝眼中,穆空青能得会元之位,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文章恰好合了自己的心意。 这会元之位里,少说掺了五分运道在。 有了这个会元,无论穆空青殿试答成什么样,哪怕他只是空想,实际上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永兴帝也会给他状元之位。 毕竟穆空青已经连中五元了。 他大炎开国一来,也不过只出了两位大三/元而已。 若是在他治下能再出一位六元及第,那便是将来在史书上也能记上一笔的治世功绩。 但眼下,永兴帝看完了这篇详述海贸之策的文章后,便是真真正正地将穆空青此人放在了心上。 不是为他的立场,也不是为他六元及第之名。 而是真正重视起了这个人。 原先永兴帝以为穆空青的那些理论不过是误打误撞。 他一届出身清江府的寒门书生,有没有见过海都不好说。 他即便读书再多,也不可能切实了解海贸之事。 但现在结合这份答卷上的管治之策来看,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