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座牛车缓缓驶来。堵在长庆楼前的汴京百姓自觉地让开一条道路。 只见那牛车上填满了稻草,稻草中埋着像窗格一样的物事,上面也同样镶嵌着那些亮闪闪的“玻璃”。 看热闹的人们顿时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跟在牛车后的两个工匠却很耐心地向围观市民解释:“这不是窗户,是罩在晚间点的灯外面的罩子。史东家说这是一个‘灯箱’!” “灯箱?” 围在长庆楼外的汴京百姓此刻只感觉新名字层出不穷,脑子不太够用。 “就是把灯烛放在里面点着,烛火能够透过这些个玻璃,映到外面来。” 好心的工匠不忍心见到人们受好奇心的折磨,耐心地给出解释。 “这些玻璃不惧风吹雨打,里面的灯烛在风雨天气里也一样明亮。” 粗略解释过之后,工匠们七手八脚地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灯箱”各部分组件拼搭起来。 只见这用作“灯箱”的玻璃,又与长庆楼上新安的窗户有所不同。灯箱表面与窗户上一样,依旧是象眼纹路,但是纹路中镶嵌的玻璃,每一片虽然透明,但都是有颜色的。红黄蓝绿紫……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交错排列于不同位置。 “真好看!” 挤在人群的最前面,眼巴巴地看着工匠们将这座“灯箱”在长庆楼前立起来的汴京百姓,忍不住叹出这样一句由衷感慨。 “如果到了晚上,点上了灯烛……” 有些人已经在想象到了晚间,整座灯箱流光溢彩的模样。 工匠们却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用于想象。他们手脚麻利地将灯箱的每一面立起来,固定好,还按照设计安装了一个可以打开的玻璃小门,方便人们替换里面的灯烛。 一时间灯箱装好,汴京百姓们一拥而上。 得亏这灯箱前面都设有拒马杈子2,东西才没有被热情的人们冲上来挤碎。 汴京百姓在“近距离”端详过“灯箱玻璃”的时候,又重新将眼光投向长庆楼二楼窗洞里装上的一枚又一枚“玻璃窗”。 他们纷纷发出由衷的感慨—— “长庆楼什么时候才能开业迎宾啊!” * 明远远离“装修工地”,此刻正坐在《汴梁日报》的编辑部里,阅读日报小编准备好的“头条新闻”。 他怎么可能错过宣传自己的“利器”? 自然是安排了记者,将长庆楼前出现的“玻璃窗”、“玻璃灯箱”和人们争相观赏的盛况,原原本本地报道了一遍。 明远冲报社编辑点头,对详实的报道和栩栩如生的现场描绘表示非常满意。 他买下长庆楼真的只是要做饮食酒水生意吗? 不,他也是为了带货。 如今宫黎的玻璃作坊已经雇佣了一批工匠,熟悉了制作平板玻璃的工序,也将成本成功压低。是时候可以让长庆楼带带货了,顺便也提高人们对长庆楼的预期。 “您再看看这份开业公告。” 明远不置可否地接过来,看过经过精心设计与排版的“开业公告”。这份“仿单”,将夹在明日出售的《汴梁日报》里,送往这座偌大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面写明:长庆楼将在八月初十开始“试营业”,八月十五月圆那日,正式“重新开业”。 最终他点了头。 这份仿单就立即被送去排版,片刻都没耽搁。 然而明远却在想,从现在到八月十五,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这“长庆楼”,到底该经营什么样的美食才好呢? 身为现代人的明远面临的选择太多,选择困难症当场发作。 第93章 百万贯 要拿一个餐饮行业的成功案例出来, 对于明远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他有太多作业可以抄,甚至让他犯起选择困难症, 不知该抄哪项作业才好。 明远花了几天的工夫思前想后,竟然都没能得出一个结论。 直到最后, 他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去长庆楼探店的情形, 想起被偷偷叫进来的闲汉,被当场赶出去的歌女…… 明远开始有了些主意。 前一任店东和主厨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要让这长庆楼成为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楼”, 他现在就要反其道行之,让这家正店, 重新回到接地气的“正轨”上来。 于是明远招来史尚, 他要和外面的一些店铺谈生意合作。 史尚:……? 这难道不是在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