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依旧一动不动,红衣无面女子两指仍旧点在金发青年额头。 ……………… 三年之后,东土大唐。 今日朝野震动,那些上朝回来的老爷们,莫不是长吁短叹,要不就仰头望天,甚至还有几个偷偷摸摸凑在一起,揣测上意。 一切,都源于今日朝野上,那个突然被拜做帝师的年轻人。 帝师,何为帝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皇帝之师,一人之上,万人之上,万万人之上! 这样的人,得有多大的本事?所以能作帝师的人,在这天下,屈指可数。 上一位被拜做帝师的人,还是当年一言叱退三千叛军的乔大家。 天下百姓对于这位读书读到平天下的文坛第一人作为帝师,没有一丝怀疑和吃惊。尽管当时乔大家只有二十多岁,但是那独守当阳桥的胆气,谁敢怀疑,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比他强? 可是,这一次突然冒出来的名叫易逍遥的年轻人,是谁? 没听说过啊?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也敢当帝师?皇帝还真的拜? 而此时,这个年轻人正坐在宰相府邸中,在一处幽雅小屋之中,盘膝而坐,面前桌上是取自杭州的今年龙井新茶,茶香袅袅。 易逍遥看着桌子面前正给自己斟茶的中年男子,抱拳一笑:“丞相大人折煞在下了。” “啥?”旁边的司命官一拍桌子,指着一脸尴尬的丞相对着易逍遥笑骂道:“折煞个屁啊!于公,你小子现在是帝师,皇帝的老师,全朝廷上下都没比你辈分还高的了。于私,咱们都是乔大家的弟子,你是老四,他是老大。关键是现在乔大家最看好你啊!” “你说个屁折煞,老刘现在就算跟着陛下叫你一声师父都算高攀你了!”难得出了钦天监的司命官笑道。 “哈哈,司命说的对啊。”宰相老刘哈哈笑笑,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笑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过话虽然这么说,易小子你还是需要写一些东西,你懂我的意思吧?” 易逍遥点点头,恭声道:“乔大家之前也跟学生说过,学生如今没什么在儒林名声,直接靠着乔大家的关系当了帝师,难免令人猜忌,听说已经有几个大儒联名上书了……” 宰相老刘脸色晦暗的点了点头,他是真不希望自己师弟刚当上帝师,就被人弹劾下来。 那样的话,于公于己,都有些不好看。 易逍遥笑笑,从怀里掏出一摞书卷。 “这是弟子所写的一十三疏,有治国篇、臣子篇、齐家篇、修身篇、明心篇、仁德篇、兵法篇、攻守篇……” “从大到小,共计一十三篇,明日我便会呈交陛下。到时还请宰相大人动用一些资源,帮我把这些东西散发出去,让天下人看看……” 宰相老刘接过,粗略一看,便是两眼一凝,脸上震惊欣喜表情皆有。 “好文,好文!”宰相老刘哈哈大笑,“这些文章一出,无人敢在你当帝师这件事儿上多说什么了。” 一旁的司命官也赶紧接过,越看越欣喜。 “那易小子的这件事儿就算好了。对了,老刘,这次陛下选妃一事,可有纰漏?”司命官问道。 宰相哈哈一笑,笑道:“此次选妃,陛下绝对满意。我找到一个红衣女子,那姿色……啧啧,绝对让陛下满意。” 司命官笑笑,算是了然。 易逍遥端起茶杯的手猛然停在空中,眼中掠过一丝犹豫迟疑,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张了张嘴,只是叹了口气。 应该不是她吧? 易逍遥咽下茶水,笑着摇了摇头,他忽然想起了镇外山边,溪水旁的那一袭红衣。 当年,他背着包袱来到京城。包袱里最沉的不是银子银票,而是一本书。 那本书上,画着那个红衣女子,从八岁到十八岁,每天下午戏水的样子。 当年那个小儒生,每天傻傻的在小亭子上,一边读书,一边等着那个女子。 等到那个女子戏完水回家后,那个记性超群的小儒生,便跑回自己的书房,提笔作画。 没人知道,当年这个以锦绣文章,儿女情长闻名的小儒生,作画的水平比写文章强了不知道多少。 当然,也无人见过他的画。 因为他的画,只是那个女子。 易逍遥捏了捏怀里的一本册子,呵呵的傻笑了起来。 已经三年未曾画那个女子了。 因为已有三年未曾见她。 【女票今天放假,所以出去逛街买菜来着,耽误了许多时间,还差一章,正在码字,请兄弟们别急,我一会发。】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