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名望,说白了,就是认可度。 如果按照当今的观念来看,这群贵族在出师表上签名,其意义之重,甚至比文臣武将、庶民百姓都重要得多。 因为这才是以当前世界观之下的大义。 就好比现在出了个暴君,有一方诸侯想替天行道,讨伐无道昏君。 有几万个平民老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所以联名献上出师表,想要这个诸侯出兵拯救他们,但这个诸侯肯定是不敢的,因为平民老百姓不算民,他这么出兵不具备大义,反而遭人非议,徒增骂名。 但如果有十来个贵族,像傅言、甘盆这样的,哪怕数量远不及平民百姓,但只要他们愿意在出师表上签名,支持诸侯出兵讨伐昏君,这个诸侯肯定就敢出兵了。 平民的分量轻,贵族的分量重。 说来也是可笑,大义不是为人民,而是为了特权阶级,可偏偏,事实就是这样的。 让子受不解的是,这些向来与自己不合的贵族,怎么会在出师表上前面呢? 他还指望着自己出兵是不义之师呢! 稍稍琢磨了一会儿,他有点明白了。 原因还是在羊毛身上,西岐有羊,西羌也有羊,再往西一点,西戎的羊更多。 可这些羊都都不是大商贵族的,过了这么些年,羊毛衣的技术也流出去了,西岐有贵族,而且与西羌、西戎相交密切,这么可能把这些羊毛交给他人呢? 大商境内的这些贵族自然不愿意,他们要羊,要更多的羊,既然如此,那不如让纣王出兵像姜文焕打西羌一样,把西岐也给打下来。 到时候,西岐的贵族还凭什么和他们抢羊? 子受瞥向蜀王杜宇,好一个羊吃人啊,你到底是哪边儿的? 此番过后,群臣纷纷拜下,他们又如何不明白纣王的意思? 纣王这是将一切都抗在了自己身上! 这是一国之君的担当! 纣王虽然不像先帝圣皇一样,有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担当,但他在国家忧患之际,能毫不迟疑的将万方护在身下! 这和纣王还是储君时的托梁换柱何其相似! 储君时,抗的不过是宫殿一角,继位为君,便要顶天立地,扛着整个大商! 人群之中的崇侯虎低下了头,泪水不自觉地涌了出来。 这联名上书,自然是他假托商容的名义做的,为了让那些贵族签名,他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但这都是值得,他才是获益最多的那个人。 纣王在昆仑古城面对诸侯的那日,不仅仅是说了要以一己之力扛起一切,更是在宣战万国时,将他们这些亲附大商的诸侯也涵盖进去了。 这可不是连友方也一起打的昏君之举,而是为了他们着想啊! 崇侯虎因为自家老弟是仙人的原因,微微了解一点大劫的内容,大商文武西征很积极,但结果却不容乐观。 纣王拜申公豹为国师,肯定也知晓部分大劫,所以并不看好西征之业,甚至连成汤基业都可能无法保全,所以才会说出那么一番话,将战事成败全都抗下。 纣王向他和姜桓楚、苏护、杜宇等人宣战的时候,就是以此为基础做出的后手。 仁义之君,自然不能在战败之时,让友方也跟着受累,因而才特意出言对他们宣战,这样一来,即使战败,他们这些亲附大商的诸侯,也不至于落得个株连的下场,能免于一死,保全后代。 崇侯虎想着想着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