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庄子上安顿的时候,还得安营扎寨,百步起一座瞭望台,在这种旱地,找不到河流,还得打几口井以供军营取水,零零总总加起来,一万贯是需要的。 除了养兵,他还得养郡王府的一百来号下人,以及七公主这个妹妹,维持郡王府的各项开销,哪怕很节省,一年两万贯也是少不了的。 支出如此巨大,收入却少得可怜。 肃城贫瘠,是大启挂了号的穷郡。从他先前拿到的户部资料来看,其近五年来,平均税赋不超过1.2万贯,就算加上布匹粮草的收入,布匹3000多匹,粮食10000多石(一百斤)。 布是绢,市价1300文一匹,粮食中没有价格贵重的稻谷,全都是由豆类,糜子,小麦一类构成,均价不过25文。 所以哪怕加上布匹粮食,整个郡每年的收入也就2万贯。 甚至比不上京城附近的一个县,少得离谱。 问就是北戎入侵,天气干旱,人口流失,总之它的赋税少得非常合情理。 在这2万贯的收入里,他可以拿到一半,也就是1万贯。 嘉佑帝之所以如此干脆地同意他分封到肃城郡,还让他带三千兵马,也正是因为如此。 嘉佑帝很肯定,以他的家底根本养不起三千兵马太久。 而大启种种对于诸侯王的限制,也足够把他困死在此处。 林相对他的处境担忧到不惜掏空棺材本给他养兵,也正是因为很清楚肃城的税赋情况。 如今,他有原主留下的家底折合23万贯,安家费10万贯,再加上林相给的2万两银票(折合6万贯),还是够使唤两年多的。 但他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而且像是粮食价格布匹一类的,一旦发生天灾或战乱,会急剧上升,不能太掉以轻心。 而且,也不可能一直三千兵马,总有扩军的时候。 所以,他必须在山穷水尽前积攒到丰厚的家业。 肃城贫瘠,目前开拓商业是赚不到几个钱的。 要发家致富,最快办法的还得是黑吃黑。 对于此事,在看过肃城的地形图后他就早有打算。 从东南方向来肃城的路上,那贯穿肃郡境内,有一座绵延五百多里的云浪山。 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山中多匪。 一座占地面积如此之广的山脉,若说没有几窝土匪,他是不信的。 这些土匪经年累月地盘踞在那里,积累的财富是相当惊人的。 剿匪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练兵,还能造福百姓,何乐不为。 * 回到府中,李洵便立刻叫来了二营指挥使伍汲。 “伍汲,你带上一百步兵,三十骑兵,分东西南三路,探明云浪山匪寨情况,注意不可打草惊蛇。一个月内来回禀本王。” 做斥候,自然是要机敏会变通的人。 据他一路观察,这一位被他从都头提拔起来的二营指挥使就相当不错。 “是!”伍汲大声应诺,立刻兴冲冲地领命而去。 他能感觉到,郡王是打算有大动作的。而探明敌情这样关系重大的事,郡王能让他去做,足见他的能力已经在郡王心里挂上号了。 他若是办好了这件事,在郡王心中的地位自然更上一层楼。 郡王如此重视练兵养兵,怎么可能长期安于一个肃城郡,护卫营的规模也必定会扩大。 护卫营已经有三个营,却一直是三个营指挥使并行,没有设立更高的管理者。如今他们二营三营的营指挥使,都头前面都有个代字,足见以后会再次调动。他若想坐稳营指挥使的位置,甚至超越资格更老的王常青,自然是得功勋显著才行。 而郡王每次交派的差事,都是机会。 李洵观他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有上进心才会更尽心地办事,这是好事。 为了避免后院失火,南郊的异常自然也不能不管,李洵又叫来王常青,让他从一营派几个机灵点的兵丁,穿着普通百姓的衣物,去南郊的御赐庄子附近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 安排完这些,第二天李洵便带着两百人,去了东郊的庄子察看情况,以便画图纸修建营寨。 那庄子离郡城只有十里地,很快就能过去,地也确实是比较肥沃的。 此时阳春三月,正是肃城开始播种小麦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佃户开始翻地,准备进行耕种。 见到他们这一行人,不由得好奇地驻足观看。 对此,李洵微微皱眉,三百亩地,大小就跟现代一个大型小区差不多。军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