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倒台之后,赵氏先祖代行指挥使之责,历代子孙,除非烂泥扶不上墙,否则,必把握权柄,执掌南镇抚司。 赵氏不显山不露水,根基却不亚于朝中勋贵。 没吃过猪肉,好歹见过猪跑。 家学渊源,就算是纸上谈兵,也比谈都没法谈的强。 “就他了!” 杨瓒左手握拳,敲在右手掌心。当即修书一封,遣人送往南镇抚司。随后唤人送一碗汤面,“我在书房用。晚膳无需再备。” “是。” 长随退下,杨瓒淅沥胡噜吃完面,喝下整碗骨汤,擦嘴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一边思考,一边消食。 待长随收走碗筷,房门关上,杨瓒走回桌旁,铺开纸张,提袖磨墨。 不过两日,关防印信及监军牙牌便能备妥。 临行之前,杨瓒必须留一份奏疏,不求发挥多大作用,只望朱厚照将要犯熊时,能拦他一拦。 对部分官员的行为,杨瓒一样痛恨。但是,如在回京前所言,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鞑靼叩边,边镇危急,战火随时可能烧过密云。 这个关头,君臣必须一心,京城必须稳。 火气再大,也不能马上喷。至少要等到蓟州危急暂解,鞑靼被撵回草原。 少顷,杨瓒放下墨条,转了转手腕,从笔架选出一支狼毫,饱蘸墨汁。 酝酿片刻,悬腕纸上,落下重重一笔。 “臣都察院佥都御使杨瓒,奏请两事,上乞天听。” “圣祖高皇帝开国,太宗皇帝垂统,国威赫斯百年。” “今羁縻卫所驰废,边镇武备不整,京卫疏于操练。” “武将不勇,何能统领百万。” “故臣乞陛下,查五军都督府,点南北两京公侯伯以下子孙,无论袭位与否,年十三以上者,俱考校兵法武艺,能者授职,弱者送武学。” 武学之事,朱厚照已有腹案。杨瓒却以为,不给甜枣,直接扇巴掌,实在不好。 凡事不能一刀切。 真有本事,何妨先授实职,彰显天子恩德。拉一个拍两个,分化两京勋贵功臣,能为顾晣臣谢丕减除不小压力。 归根结底,二人是被他“坑”到武学。 明知情况不妙,仍选择袖手旁观,良心委实过意不去。 即便不授军职,如顾鼎一般,到武学挂个训导官衔,同样是天子恩典。 当然,顾佥事的任命尚未下达。天子一时半刻想不到,还需杨佥宪“推举”一下。 写到这里,杨瓒短暂停笔。脑中简单梳理,重启一行,才继续落墨。 “凡入学,每季考校。优者奖励,最优者授武职。” “三年无所成,有爵者递减其爵,无爵者俸禄减半。五年无所成,退学,禄米减等。” 填补几句,勾划两行,确定没有疏漏,重新铺开一张白纸。 “其二,章疏之言,当有凭据,弹劾臣工,应有罪证。虚言无补,证为污蔑,例应下三法司,以罪查。” 朝廷设立都察院六科,本为监督官员,举不法之事。 然而,一样米养百样人。 无论都察院还是六科,有耿直持正之士,同样有害群之马。 不惧权贵,弹劾不法,有功朝廷,有利社稷万民。但无风起浪,心眼比针小,喜好捕风捉影,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放过,实在令人头疼。 如果言官难以持正,不求证据,以个人喜恶上言,不出乱子才怪。 后世有“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大明的言官,信口雌黄污蔑他人,顶多罚俸外调出京。 最大的惩罚,无外乎闲住黜免。 实在太严重,闹出人命民怨,查证属实,才会交法司审理。三法司徇情不予处置,方会调动厂卫。 即使被押上法场,豁出去喊一句“因言获罪,佞幸当道”,五成可能,还会名流青史,成为“谏臣”。 红口白牙,无事生非,付出的代价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