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回银锭,离开铸银坊,穿过两条回廊,打击声消失,骤然变得安静。 “此为熔铸金银器皿,番邦器物之所。” “此间分拣钗环拆下的珠玉宝石。” “运银矿石之木,虽已凿空,然其质地尚好,可制桌椅工具,供房内支用。” “陛下,熔铸的金锭,五至十两不等,均另外装箱,运送宫城,交承运库。” “往来出入,均有簿册记录,损耗亦有详实记载。” 办事太监引路,没到一处,便做详细讲解。 宫中再多金银珍宝,番邦贡品,也是前朝积累。豹房中的金银珠宝,俱为自己所得,朱厚照负着手,勉强克制,嘴角也差点咧到耳根。 多亏有杨先生! 不然的话,内库国库都得跑马。 现如今,朕有钱了,设卫造船,仿效太宗皇帝,扫平草原,指日可待! 三绕两绕,历史的惯性再次发挥作用。 浙海匪患解除,贪官污吏被一通收拾,造船出航尚需时日,坐不住的少年皇帝,终于将视线盯向了北边。 正想着到边镇打谷草的小王子,尚且不知,熊孩子有了钱,财大气粗,终于耐不住寂寞,计划北上,同他玩耍。 正德元年,九月丁卯 国库事发,天子处置近四十名朝官,下狱抄家。所得金银器物,珍珠字画,折银可到四十万两。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上疏乞致仕。 “臣老病,失察部中。复贪位,必至愧恩误国。” 奏疏三上,天子允刘大夏所请,褒加太子太保,令有司给米,年四十八石。岁用役夫六人。 韩文所请未允,仍继续留任户部。 同月,钦差奏疏递京,言江浙事了,将启程还京复命。 奏疏抵达不久,宣府忽来急报,八月以来,连遭雨雹,恐今岁颗粒无收。 奏报下六部,议减免税粮,赈济灾民。 不想,北边的草原同样遭灾,牛羊被砸死无数。 兀良哈同明朝友好,名义上属明朝卫所,遇到灾祸,自可请朝廷赈济。加上弘治帝临终安排,杨瓒一力推动,朱厚照登基不久,即派遣锦衣卫,敕令镇守太监,在广宁等地重开贸易。 如此一来,损失些牲畜,对朵颜三卫的壮汉而言,算不得伤筋动骨。 没肉吃? 没关系,东边就有野人女真,上山去抢就是。 瓦剌被鞑靼感出漠南,憋屈在漠西和漠北一小块地界,距明朝较远,想打谷草,必须穿过鞑靼势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相比之下,鞑靼占据地利之便,兵强马壮,损失了牲畜,眼见活不下去,自然打起了邻居的主意。 小股游骑扰边,立即引起守将警觉,向京城递送急报。 秋收不到,就想南下打谷草,还有没有点职业道德? 于此同时,江浙匪患终于清除大半,余下再形不成威胁。扫尾工作完成,杨瓒计划启程,返回京城。 王主事有意外放,诱捕佛郎机海盗之事,即可交他完成。余下的一些琐事,也可日后一一清扫。 凭王主事的能力,绝对手到擒来,眼不眨一下。 算算时间,再不启程,定会错过万寿圣节。杨瓒遣人知会刘公公,打点行囊,北归神京。 至于同顾同知的约谈,可留待回京后再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不管事出何因,杨御史必会“负责”到底。 跑? 随便跑。 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声 正德元年,九月辛巳 杨瓒离开双屿,乘船前往象山,在钱仓所同刘瑾等人汇合。 因时间匆忙,刘瑾收到的表礼太多,金银之外,玉器珍珠等物,清点装箱后,至少一半未及送往京城。 最后,只得装上马车,带入钱仓所。 十几只木箱堆在仓房,偶尔开箱清点,同海匪缴获并在一处,引来阵阵惊叹。 “好家伙,都是银子!” “不对,那小箱的是金子。依我估算,至少有三百两。” “三百两?五百两都有余!”m.cOo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