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用了膳,小二来收拾碗筷时,还在房中检查了窗户、门闩,走之前,特地指了那宽如扁担的木闩是专门用来抵挡大风天的,睡前一定要记得别好。 张家父子当然答允。 房间昏暗,两人又点起了灯,翻看起房中放着的小报,几乎同时皱起眉头,张伯奋到底年轻,不由得咦了一声:“这小报,怎么没上朝廷的消息?” 张叔夜也不懂,但他按捺住性子,淡定地看下去。 小报用的是很普通竹麻纸,纸上的印记有一点模糊,一看就是用如今盛行的“油印”制成,其上的笔迹倒是铁画银勾,颇有风骨,只是写的内容,有点太不含蓄,没有用上之乎者也,而是用一些符号断句,让两人都有些不习惯。 《山水商行宣布新增一座碱坊后,碱票上涨的超过七个百分点,疑有奸商炒作!》 《风季来临,南方船行价格上涨,北方船行价格未有明显波动。》 《王里正宣布新区正式落成,七位区代表上台发表感言。》 《南区房价翻倍,新镇楼价为何让普通人如此高不可攀,附七大区房屋价格一览表》 《轴承坊仓库盗窃案依然未被破获,王里正表示将严打不法商贩用轴承滚柱代替钱币交易!》 …… 张叔夜一开始还满头问号,但看了一会内容后,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这么一张《新镇早报》,内容却十分详尽,把镇子的各种建设问题、修筑进展,一一列出——这种事情,简直前所未有,什么时候,衙门如今执政,需要向庶民交代了? 可是这报纸上,又明明白白地写着遇到的问题,被如何解决,比如其中关于粮食运送的问题,就是向诸大船行“招标”,他们还会每四个月举行一场交易大会,互通有无。 每个区的发展情况,都有记录,还会刊载好人好事,写上对方的名字,得到的表彰…… 张叔夜眉头紧皱,作为一名能吏,他感觉自己从这些字里行间找到一些执政的理法,有什么让他恐惧的东西潜藏其中,但让他说,却是说不出来。 他把这些文章一字一句地读完,心中的谜团越发巨大,几乎就想立刻出去,见见那位在报上屡次出现的“王里正”。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窗外已经响起了呜呜风声,绵长又阴冷,仿佛鬼魂的哭嚎,雨点的啪嗒声,也降落在屋檐之上。 大风到了。 他只能低下头,继续翻看小报上的消息,翻到后边,他总算看到了一些朝廷的消息,比如彗星降临,比如西夏向辽国朝供,比如,当十钱废除,朝廷回收当十钱,每收十贯当十钱便给钱主价值四贯的金银物帛…… 下边还有点评,说的是钱在新镇就可以兑换,已经专门开了铺子收当十钱,并且再次强调轴承钢和滚柱钢不许拿来当钱用,一但发现不但没收,还会罚款! 张叔夜倒是知道轴承,如今高门大户的马车,基本都换上密州的轴承,里边滚柱个个均匀且不重,还是上好的精钢,用来当钱……他思考了一下,换成自己的话,是肯定会收的。 张伯奋的观注点则和父亲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个商户靠着收购倒卖碱票暴富的故事,对方几乎没有花什么人力物力,就一下子成了拥有数千贯财富的豪商——要知道,自从父亲被贬后,他就没有收入了,花的都是老本,还要抚养孩子妻子,真是一文钱分成两半都不够,这里居然那么有钱么? 他包里还有十几贯钱引,是他们此行的盘缠,若是去那交易行里走一圈,或许,能赚上钱?咦,这里还有地址? …… 狂风骤雨,下了整整一夜,但这大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到次日天明时,雨势便小了,而到次日午时,风停雨歇。 张叔夜父子也吃到了店家的上品伙食,这里多是新鲜海货,蒜蓉的贝类、油煎的黄鱼、油炸的海蟹,味道都十分地鲜美,价格也很实惠。 吃完之后,两人一起出门,准备找一个便宜一点的客栈,上房好是好,但一天九百文的价格,实在有些贵了。 雨后的街道有许多积水,穿着草鞋的住户们正清理着淤泥,打扫着门前污秽,旁边有人以大车将淤泥和树叶拉走,临街的店铺都重新搭起摊子,各种吆喝声也在街道人群中响起。 父子俩觉得皂靴出门不便,便在一处草编摊子上,买两双木屐换上。 路过一处拐角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红色袖标的老妇人正在拿着一张单子写写画画,一名牵着驴的壮年男人却在她面前瑟瑟发抖,M.CoOJx.CoM